山海同心 携手共富 惠州市黔西南州共谱“山海协作曲”_公司新闻_火狐体育APP官网入口-火狐体育APP安卓通用版 
作者:火狐体育app 来源:火狐体育APP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12-23 22:42:49 浏览次数:1
0
山海同心 携手共富 惠州市黔西南州共谱“山海协作曲”

  兴仁市,贵州惠兴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叉车往来,将一捆捆铝棒装车,准备发往广东。这家由惠州、佛山几家公司合资成立的企业,依托兴仁上游铝液就地加工铝棒,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册亨县,惠州与黔西南协作共建的册亨县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做大做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全县农民致富”的愿景正逐渐变为实景。

  义龙新区、安龙县等,绿色菜心“坐”上粤黔协作搭建的“直通车”,24小时内到达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

  同样在惠州市,设立于各县(区)的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站,不仅帮助找工作,还提供过渡性免费食宿,让山里外出务工的黔西南人暖心又安心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厂房,一次次跨越山海的奔赴,一个个携手共富的场景背后是浓浓的山海情谊。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广东省惠州市和贵州省黔西南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携手同行,聚焦产业、劳务、消费、人才交流、乡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持续推进多层面、多形式、多领域协作,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共谱出一曲曲动人的“山海协作曲”。

  一双鞋子,鞋面在黔西南凯源鞋业有限公司生产,鞋底在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制作,成品女童鞋销往美国、丹麦、瑞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山里,每年有约70万双鞋面从望谟运到千里之外的惠东,产值700万元,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刚刚摆脱贫困、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的搬迁群众;大海边,“惠州总部+黔西南基地”的模式,是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在东西部协作重大部署中的责任担当。

  “这边用工成本是惠东的八成,电价是惠东的七成,厂房租金也有优惠,对制鞋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很有优势。”

  2021年,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走进望谟县成立了凯源鞋业,厂长陈廷福的账算得很细。

  贵州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手握政策优势,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慢慢的变多的“凯源鞋业”,通过“广东企业+贵州资源”模式,跑出了东西部产业协作“加速度”。

  90%的铝液+10%的再生铝,经过高温熔炼、深井铸造、锯切处理等工序后,一根铝棒就生成了。“我们就是冲着兴仁的铝液资源和用电优势来的。”贵州惠兴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法华说,公司由惠州的广东金迈思科技集团联合佛山几家铝业、门窗公司合资成立,依托兴仁上游铝液就地加工铝棒,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延长了当地铝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做大做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全县农民致富”,在惠州与黔西南协作共建的册亨县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块标语牌十分显眼。

  贵州采悦魔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占腮慧介绍,公司2021年从惠城区来到册亨县,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当地种植魔芋3000多亩,每亩纯收入五六千元。今年1月18日,魔芋加工厂投产,预计今年生产加工鲜魔芋约7000吨,年产值3000多万元。

  从一产到二产,小魔芋开始释放“大魔力”。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下,册亨县正逐步建立集魔芋种植、加工、科技研发于一体的产业链,每年带动当地群众务工10000多人次。

  从大海边到大山里,2021年以来,194家惠州企业在黔西南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海情”,成为带动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协作成果的中坚力量。

  一批批惠州企业入黔,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和就业岗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百姓增收,还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激活黔西南开放发展的“一池春水”。

  就业是民生之本。黔西南是劳务输出大州,每年30多万劳务大军背起行囊,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搭乘返岗专车、复工专列一路向东,从大山到大海,从田间到车间。

  黔西南劳动者有务工需求,惠州企业有用工需要。在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中,围绕“稳就业、好就业、就好业”,两地政府把稳定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搭建平台、输送人员、培训技能通过一桩桩用心服务、一件件暖心举措,架起双向奔赴的桥梁,畅通了务工人员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就业路。

  “每月能挣到六七千元,比我在老家打工多了一倍呢!”这是黔西南州册亨县双江镇央绕村村民班贵石最直观的感受。

  今年34岁的班贵石多方了解到惠州、黔西南州两地的劳务协作政策后,下定决心,带着妻子罗龙英搭乘政府组织的“返岗直通车”来到惠州。

  夫妻俩依据自己条件和企业用工需求,分别在位于惠阳区新圩镇红田村的一家镜片工艺加工厂和一家电子厂扎下了“根”。如今,夫妻俩月收入上万元,生活越过越红火。

  贵州是劳务输出大省,有人力资源优势;广东是用工大省,有产业资源优势。东西部劳务协作为两类资源对接建立了有效通道。粤黔结对协作以来,惠州和黔西南携手搭建平台,促进人岗供需精准对接,引导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到惠州务工。

  走进位于易地搬迁集中居住地高洛街道巴纳布社区的册亨县零工市场大厅,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等多家惠州企业招聘信息摆放在显眼处。直播间里,两名工作人员详细的介绍各家企业的招聘信息,回复求职者的咨询。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收集岗位信息3.5万余条,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发布,向重点人群精准推送,人岗匹配后,点对点送到企业去。”册亨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洪继介绍,今年上半年,册亨县组织劳务输出1.7万余人,全力促成群众务工增收。

  “输出去”是第一步,“稳得住”才是关键。目前,黔西南州及与惠州协作的7个县(市)均在惠州市和对应的7个县(区)设有劳务协作工作站,“前后方”联动架起务工“连心桥”,为黔西南籍在惠州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就业稳岗服务。

  坐上两地政府组织的返岗专车、专列,从“家门口”直达“厂门口”;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发放稳岗补贴;遇到劳务纠纷,工作站帮忙依;节假日不能回乡,工作人员走访慰问送关怀一项项暖心举措,持续增强黔西南籍务工人员在惠州的获得感、归属感。

  3年来,两地通过在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协作,11.9万名黔西南农村劳动力实现3个月以上稳定就业,托起“稳稳的幸福”;黔西南2.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通过针对性技术培养和训练,掌握一技之长,拓宽了就业门路。

  小小菜心,一头连着黔西南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大湾区居民的“菜篮子”。

  在大山这头,菜心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菜心基地就在家门口,公司还会定期做一些培训,我在这工作两年多了。”家住安龙县巧凹村坡告组的潘玖英今年50岁,此前在家务农,如今在贵州蔬菜集团的种植基地上班,每年能拿到5万元左右的工资。

  在海的那边,天色刚亮,贵州菜心等优质蔬菜就已到达广东润丰国际市场、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等农批市场,大湾区市民可以及时品尝到“黔菜”的美好滋味。

  在广东,无论家宴或酒楼食肆,总有一碟青菜收尾,主妇与厨师尤为偏爱坊间称作“南粤第一蔬”的菜心。在广东市场,宁夏菜心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欢迎,但宁夏菜心采摘期是5月至10月。

  黔西南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可种植菜心,其中以9月至次年4月生产的菜心口感最佳。贵州菜心正好填补上宁夏菜心在广东市场的空档期。

  据《黔西南州农业志》记载,黔西南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菜心,是贵州省种植菜心最早的地方。截至目前,黔西南州菜心种植培养面积约3.52万亩,居贵州省第一,年产量3.52万吨,产值达2.1亿元。

  早上10时左右,露水干了就开始采摘,中午12时入库预冷,晚上8时由冷藏车送往广东,天亮前就进入市场了,这是金州农业公司菜心出货时节的日常时间轴。

  从田头到餐桌,贵州菜心为广东人的餐桌增添了一抹来自大山的新鲜绿意。自惠州市与黔西南州开展东西部协作结对以来,两地重点推动以“贵州菜心”为主的“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建设发展,让当地香甜洁净的小菜心坐上“直通车”,跨越千里,实现走出大山、畅销大湾区的梦想。

  “黔菜”进粤,是惠州、黔西南开展消费协作的一个缩影。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惠州坚持“东部市场+西部产品”模式,织密立体消费网,通过建基地、畅渠道、创品牌“三部曲”支持“黔货出山”。

  在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等县11个东西部协作项目中,惠州投入2260余万元,支持金州农业、北岸农业、粤港澳大湾区分拣中心等菜心经营主体完成坝区建设、产品种植、产品分拣、冷链物流等环节标准化建设。

  为不断开拓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惠州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黔西南的优质蔬菜走出大山。通过在广州、惠州等地开展“粤黔协作 黔菜广进”系列推介活动,搭建贵州蔬菜集中展示、行业交流、品牌宣传和贸易采购的平台,增强产销地的合作与连接,打响“黔菜”品牌。

  截至今年初,惠州市协助黔西南州申报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8个,帮助黔西南州销售农特产品达80.36亿元。

  Copyright亮点时空传媒亮点黔西南网未经同意不得复制和镜像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发现内容,请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即删除

  兴仁市,贵州惠兴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叉车往来,将一捆捆铝棒装车,准备发往广东。这家由惠州、佛山几家公司合资成立的企业,依托兴仁上游铝液就地加工铝棒,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册亨县,惠州与黔西南协作共建的册亨县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做大做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全县农民致富”的愿景正逐渐变为实景。

  义龙新区、安龙县等,绿色菜心“坐”上粤黔协作搭建的“直通车”,24小时内到达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餐桌。

  同样在惠州市,设立于各县(区)的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站,不仅帮助找工作,还提供过渡性免费食宿,让山里外出务工的黔西南人暖心又安心

  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厂房,一次次跨越山海的奔赴,一个个携手共富的场景背后是浓浓的山海情谊。

  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启动以来,广东省惠州市和贵州省黔西南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携手同行,聚焦产业、劳务、消费、人才交流、乡村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持续推进多层面、多形式、多领域协作,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共谱出一曲曲动人的“山海协作曲”。

  一双鞋子,鞋面在黔西南凯源鞋业有限公司生产,鞋底在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制作,成品女童鞋销往美国、丹麦、瑞典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大山里,每年有约70万双鞋面从望谟运到千里之外的惠东,产值700万元,解决了50多人的就业。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刚刚摆脱贫困、对美好生活无限向往的搬迁群众;大海边,“惠州总部+黔西南基地”的模式,是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在东西部协作重大部署中的责任担当。

  “这边用工成本是惠东的八成,电价是惠东的七成,厂房租金也有优惠,对制鞋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很有优势。”

  2021年,惠州龙源鞋业有限公司走进望谟县成立了凯源鞋业,厂长陈廷福的账算得很细。

  贵州作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手握政策优势,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慢慢的变多的“凯源鞋业”,通过“广东企业+贵州资源”模式,跑出了东西部产业协作“加速度”。

  90%的铝液+10%的再生铝,经过高温熔炼、深井铸造、锯切处理等工序后,一根铝棒就生成了。“我们就是冲着兴仁的铝液资源和用电优势来的。”贵州惠兴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法华说,公司由惠州的广东金迈思科技集团联合佛山几家铝业、门窗公司合资成立,依托兴仁上游铝液就地加工铝棒,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延长了当地铝产业链条,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做大做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全县农民致富”,在惠州与黔西南协作共建的册亨县魔芋现代农业产业园里,一块标语牌十分显眼。

  贵州采悦魔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占腮慧介绍,公司2021年从惠城区来到册亨县,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方式,带动当地种植魔芋3000多亩,每亩纯收入五六千元。今年1月18日,魔芋加工厂投产,预计今年生产加工鲜魔芋约7000吨,年产值3000多万元。

  从一产到二产,小魔芋开始释放“大魔力”。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下,册亨县正逐步建立集魔芋种植、加工、科技研发于一体的产业链,每年带动当地群众务工10000多人次。

  从大海边到大山里,2021年以来,194家惠州企业在黔西南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海情”,成为带动当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协作成果的中坚力量。

  一批批惠州企业入黔,不仅带来了资金、项目和就业岗位,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百姓增收,还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激活黔西南开放发展的“一池春水”。

  就业是民生之本。黔西南是劳务输出大州,每年30多万劳务大军背起行囊,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搭乘返岗专车、复工专列一路向东,从大山到大海,从田间到车间。

  黔西南劳动者有务工需求,惠州企业有用工需要。在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中,围绕“稳就业、好就业、就好业”,两地政府把稳定务工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搭建平台、输送人员、培训技能通过一桩桩用心服务、一件件暖心举措,架起双向奔赴的桥梁,畅通了务工人员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就业路。

  “每月能挣到六七千元,比我在老家打工多了一倍呢!”这是黔西南州册亨县双江镇央绕村村民班贵石最直观的感受。

  今年34岁的班贵石多方了解到惠州、黔西南州两地的劳务协作政策后,下定决心,带着妻子罗龙英搭乘政府组织的“返岗直通车”来到惠州。

  夫妻俩依据自己条件和企业用工需求,分别在位于惠阳区新圩镇红田村的一家镜片工艺加工厂和一家电子厂扎下了“根”。如今,夫妻俩月收入上万元,生活越过越红火。

  贵州是劳务输出大省,有人力资源优势;广东是用工大省,有产业资源优势。东西部劳务协作为两类资源对接建立了有效通道。粤黔结对协作以来,惠州和黔西南携手搭建平台,促进人岗供需精准对接,引导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到惠州务工。

  走进位于易地搬迁集中居住地高洛街道巴纳布社区的册亨县零工市场大厅,惠州市德赛电池有限公司、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等多家惠州企业招聘信息摆放在显眼处。直播间里,两名工作人员详细的介绍各家企业的招聘信息,回复求职者的咨询。

  “今年以来,我们累计收集岗位信息3.5万余条,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发布,向重点人群精准推送,人岗匹配后,点对点送到企业去。”册亨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洪继介绍,今年上半年,册亨县组织劳务输出1.7万余人,全力促成群众务工增收。

  “输出去”是第一步,“稳得住”才是关键。目前,黔西南州及与惠州协作的7个县(市)均在惠州市和对应的7个县(区)设有劳务协作工作站,“前后方”联动架起务工“连心桥”,为黔西南籍在惠州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就业稳岗服务。

  坐上两地政府组织的返岗专车、专列,从“家门口”直达“厂门口”;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发放稳岗补贴;遇到劳务纠纷,工作站帮忙依;节假日不能回乡,工作人员走访慰问送关怀一项项暖心举措,持续增强黔西南籍务工人员在惠州的获得感、归属感。

  3年来,两地通过在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协作,11.9万名黔西南农村劳动力实现3个月以上稳定就业,托起“稳稳的幸福”;黔西南2.4万人次农村劳动力通过针对性技术培养和训练,掌握一技之长,拓宽了就业门路。

  小小菜心,一头连着黔西南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大湾区居民的“菜篮子”。

  在大山这头,菜心产业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菜心基地就在家门口,公司还会定期做一些培训,我在这工作两年多了。”家住安龙县巧凹村坡告组的潘玖英今年50岁,此前在家务农,如今在贵州蔬菜集团的种植基地上班,每年能拿到5万元左右的工资。

  在海的那边,天色刚亮,贵州菜心等优质蔬菜就已到达广东润丰国际市场、广州江南市场、深圳海吉星市场等农批市场,大湾区市民可以及时品尝到“黔菜”的美好滋味。

  在广东,无论家宴或酒楼食肆,总有一碟青菜收尾,主妇与厨师尤为偏爱坊间称作“南粤第一蔬”的菜心。在广东市场,宁夏菜心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欢迎,但宁夏菜心采摘期是5月至10月。

  黔西南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常年可种植菜心,其中以9月至次年4月生产的菜心口感最佳。贵州菜心正好填补上宁夏菜心在广东市场的空档期。

  据《黔西南州农业志》记载,黔西南州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菜心,是贵州省种植菜心最早的地方。截至目前,黔西南州菜心种植培养面积约3.52万亩,居贵州省第一,年产量3.52万吨,产值达2.1亿元。

  早上10时左右,露水干了就开始采摘,中午12时入库预冷,晚上8时由冷藏车送往广东,天亮前就进入市场了,这是金州农业公司菜心出货时节的日常时间轴。

  从田头到餐桌,贵州菜心为广东人的餐桌增添了一抹来自大山的新鲜绿意。自惠州市与黔西南州开展东西部协作结对以来,两地重点推动以“贵州菜心”为主的“产供销”一体化蔬菜产业建设发展,让当地香甜洁净的小菜心坐上“直通车”,跨越千里,实现走出大山、畅销大湾区的梦想。

  “黔菜”进粤,是惠州、黔西南开展消费协作的一个缩影。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惠州坚持“东部市场+西部产品”模式,织密立体消费网,通过建基地、畅渠道、创品牌“三部曲”支持“黔货出山”。

  在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等县11个东西部协作项目中,惠州投入2260余万元,支持金州农业、北岸农业、粤港澳大湾区分拣中心等菜心经营主体完成坝区建设、产品种植、产品分拣、冷链物流等环节标准化建设。

  为不断开拓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市场,惠州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助黔西南的优质蔬菜走出大山。通过在广州、惠州等地开展“粤黔协作 黔菜广进”系列推介活动,搭建贵州蔬菜集中展示、行业交流、品牌宣传和贸易采购的平台,增强产销地的合作与连接,打响“黔菜”品牌。

  截至今年初,惠州市协助黔西南州申报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38个,帮助黔西南州销售农特产品达80.36亿元。

最新新闻



公司简介

火狐体育app

火狐体育app成立于2010年12月,是温州市人民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之一,注册资本金50亿元。 火狐体育APP官网入口主要承担我市粮食供应、农副产品供给配送、专业市场运营、会展经济、民办教育产业发展等服务百姓日常生活的业务经营;承担旅游和文化基础设施或项目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服务。....

查看详细

联系我们

地址: 温州市瓯江路展银大厦
电话:0577-88198479
手机:4008-199-199